2017年,世界各地都在紀念貝多芬逝世190周年並獻上他的音樂盛宴。作為本土音樂會品牌,除瞭向大眾展示大師們的經典樂作外,更應該傳達出樂作背後的精神品質。貝多芬留給世界的並不僅是他的音樂,更在於他對於人生大苦悶的所思所感以及經歷生活後鍛造出的美麗靈魂。

在現場播放的多媒體影像中,李小龍的面部特寫被不斷重復播放,正義凜然,不怒而威的眼神讓人肅然起敬。“李小龍的一生雖然短暫但無比輝煌,更是把功夫一詞帶進瞭外國詞典。我很欽佩他對於截拳道理念的踐行,他舍棄瞭機械式的風格而改為更自然的、由直覺引領的動作:無形、無相、如水一樣。”安迪說。

一到新年,羊城常常一個晚上就有兩、三場國外大團來穗,市民從買不到新年演出門票的苦惱,變成不知道看哪場演出的“選擇困難癥”。回望過去這20多年,作為“舶來品”的新年音樂會如同一扇文化的“窗口”,廣州人通過上演的西方經典曲目,瞭解古典音樂文化,也瞭解瞭世界。

25年歷程

本文來源:南方台中高級月子中心推薦日報

見證廣州文化生活發展台中月子中心評價台中坐月子中心價格表

作為國內延續年份最長的新年音樂會品牌,廣州新年音樂會如今已成為廣州的重要文化名片。

如安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言,“我一直把李小龍當成我音樂創作路上的楷模來看待,他激勵著我不斷投入音樂創作工作。”他希望,自己能和李小龍一樣“誠實地展現自我”,成為“生活的藝術傢”,“即便這個目標永遠也沒法真正達成,但盡情體驗這個旅程,不也是一件人生樂事嗎?”

然而時至今日,對於廣州的愛樂者而言,“新年音樂會”這一年一度的相約,除瞭社交需求外,更寄托著他們對自己所居城市人文精神的想象和理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依舊隻演奏“斯特勞斯”之類的西方經典,顯然未能完全符合觀眾的情感訴求瞭。當下的中國人,特別是廣州人,他們又想從“新年音樂會”上聽到什麼呢?

創演“功夫”交響曲

長期浸潤在古典音樂的氛圍中的羊城觀眾,音樂素質在飛速提升,城市的古典樂市場也大幅擴容,“新年音樂會”開始演變成“新年音樂季”,國外大團也紛至沓來。

在安迪看來,李小龍的功夫是一種藝術范式,更是一種生活哲學,這種哲學不單適用於中國人,同樣,身為西方人的他也格外推崇。

農民登臺唱響“自強不息”

每逢新年,世界各大城市都會舉辦高水準的音樂會,這一形式始於歐洲,最著名的當屬每年1月1日定期舉行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繹的都是施特勞斯傢族的作品。中國首創的新年音樂會品牌於1993年誕生在花城廣州,在2018年元旦當晚,廣州新年音樂會這個本土品牌迎來瞭它25周歲的生日。

中國人送舊迎新,一元復始之時,總是會聯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語。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晶,2018廣州新年音樂會用瞭極具創意的跨文化合作告訴瞭觀眾——唯有自強才能向前。

《功夫協奏曲》奏響時,多媒體熒幕上一位老者在練習詠春拳,視聽同時展現瞭中國功夫文化。主辦方供圖

隨著時代發展,市民對高雅音樂會已習以為常,羊城新年舞臺上以“維也納”和“施特勞斯”命名的演出也在逐年遞增。今年,在眾多國外大團的“包圍”下,廣州新年音樂會獨樹一幟,用極具創意的跨文化合作傳達出瞭廣州最富人文精神的多個側面。農民合唱團的加入、中國功夫協奏曲的上演讓音樂會演繹出自然之美、傳統之美和生活之美,引來觀眾贊譽的同時也引發瞭業內思考:多年來模仿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傳統模式是否已經過時?我們又該如何尋找到新年音樂會的“中國韻味”?

也從那天開始,廣州人為新年找到瞭一種更加優雅且生機盎然的開啟方式,盛裝出席赴會的市民更成為新年一道亮麗的風景。

舞臺上,六位獨唱專業演員、農民合唱團、職業交響樂隊與青年鋼琴傢通力協作,也讓人相信,通過“相親相愛”主題的傳達,我們能夠在音樂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創造美好未來。

“剛柔並濟、自強不息”的音樂基調充滿瞭中國哲學和智慧,不僅讓這場城市新年音樂會在被國外“洋團”包圍的情況下脫穎而出,更傳達瞭廣州人不忘本、接地氣的音樂取向,體現瞭本土音樂人的文化擔當。

當晚來自雲南苗鄉農村的小水井農民合唱團和廣州交響樂團的專業樂手一同合作演出貝多芬《C小調合唱幻想曲》、伯恩斯坦《建設我們的傢園》的安排盡顯創意。雖然舞臺上的三十多位非專業演員演唱的是外語歌台中西區月子中心評價曲,觀眾也能從他們身著的麻織土佈對襟褂、白褶裙以及獨特、感人的原生態演唱中感受到濃烈的民族氣息。

最後,當他們唱起雲南民歌《小河淌水》時,瞬間就將平日聽慣瞭西方器樂規整演奏的觀眾拉到瞭質樸的中國山水間,讓觀眾在中華文化的歸屬感中迎接新年的到來。

廣州新年音樂會25周歲生日有新意,農民合唱團與廣交同臺演出 多領域合作唱響“中國聲音”

1993年“廣州新年音樂會”創辦之初,普通大眾對於新年音樂會這個西方“舶來品”還很陌生,當時的人們對來自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任何音樂團體和演奏形式都深感好奇。因此,在隨後的多年裡,“維也納”和“施特勞斯傢族”成為瞭所有新年音樂會的代名詞,而這種原汁原味的古典音樂氣質也一直受到中國樂迷的青睞。

當年,廣州交響樂團從模仿起步,自創辦起就嚴格按照國際禮儀和規格來舉行,要求觀眾盛裝出席,男士著西裝,女士著裙裝,身高1.2米以下兒童謝絕進場,以營造出劇場內莊重、高雅的欣賞氛圍。

展現嶺南人文精神

尤其隨著1998年、2010年星海音樂廳、廣州大劇院先後落成,羊城的古典樂演出有瞭“據點”。

身為廣州城市文化發展的親歷者和建設者,廣州交響樂團藝術總監餘隆、團長陳擎等一眾本土音樂人都希望在新年伊始,給廣州市民送上富有節日氣氛、國際水準、中國氣派以及中國特色的新年演出,向世界展現廣州最歡快、最富人文精神的側面,向美國作曲傢安迪·秋保委約創作的《功夫協奏曲》便是這一理念的集中體現。

安迪一直視李小龍為偶像,在這位青年作曲傢的成長經歷中,李小龍的電影和“功夫”這個中國符號留下瞭深刻印記,為此,他特意在佛山待瞭整整一個月,去研究李小龍的武術心得。

跨領域合作台中西區月子中心推薦

時光荏苒,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世界全球化的加速,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新年音樂會”如今早已在中國遍地開花。

所有他在佛山看到的、感受到的,如拳手打在木人樁上寸勁十足的“梆梆”聲,動作輕靈如行雲流水般的太極拳法等理念,都融入瞭鋼琴聲中。最終,武術、生活、音樂、藝術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安迪的創作除瞭展現他以西方視角對中國功夫的理解,也展現瞭當下青年音樂人在全球化視野下的音樂創造和文化融合。

這部“破格新作”展現瞭“功夫”中剛柔並濟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並且在演出中,通過影像和音樂將這種精神充分體現出來。

火爆的新年音樂會是廣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的縮影。



南方日報記者周豫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arrow
arrow

    wma682ky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